?皮繡加工科普一下,何為皮繡?顧名思義,皮繡是一種在各類皮張上刺繡的民間手工藝術。丹噶爾皮繡是湟源人民創造的一種卓越的手工藝術品,具有精湛的技藝、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豐厚的文化蘊涵,有上千年的歷史。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一民族瑰寶卻鮮為人知。
?

初冬時節,記者在湟源縣文化館見到了楊芬云等人。七八位婦女手里拿著各式繡品,按照圖案一針一線地繡著,屋子里出奇地靜,對我們的到來她們渾然不知。
歲月像一條匆匆流淌的河流,帶走了許多的往事和記憶,可沉淀下來的卻是閃光的藝術珍品。湟源縣文化館副館長張永福面容清瘦,深陷的雙眼炯炯有神,說起皮繡,他的話匣子打開了。
湟源,史稱“西戎羌地”“丹噶爾”,這里是羌人早期生活棲息的地方,也是絲綢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驛站,農耕文化與牧業文化的結合點,素有“海藏咽喉”之稱。盛唐時在此曾設茶馬互市,開辟了唐蕃古道,宋代為絲綢南路要沖。明清時,為西部民族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鎮。清末,丹噶爾城又成為著名的貿易集散地,各地商販、能工巧匠紛紛入駐,牛羊、毛類、皮張等各類貨物集聚,貿易興盛、經濟繁榮。“小北京”“環海商都”的美譽名傳四方。
“湟源地處農牧區的交接地帶,皮張貨源充足,這有力促進了皮革加工業的發展,出現了技術高超,專門從事皮革加工生產的匠人,為丹噶爾皮繡的產生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條件。”張永福說。
的確,商業貿易的繁榮,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數千年來,各民族在這里集居融合,繁衍生息,各種文化在這里碰撞,綻放異彩,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各類皮張便成了表現這一愿望的最好載體。丹噶爾皮繡正是在這種充足的物質條件和多元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藝術珍品。
到明清時期,丹噶爾皮繡逐漸趨向成熟,甚至出現了專門的皮繡藝術品,它的內容包含山水、花鳥、人物等多個方面,畫面栩栩如生,形式涵蓋服裝、飾品、日常生活用具等,用料多為各色絲線、羊毛、馬尾等,繡法也融合了南北各地的刺繡技藝。整個作品原始古樸,底蘊豐富、制作繁雜,逐漸形成了鮮明的藝術個性和地域特色。